為深入了解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,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,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,2020年8月25日至2020年10月25日,泰州市生態環境局通過省、市人民政府網站,開展了泰州市“十四五”水生態環境調查?,F將調查情況分析如下:
一、在線調查情況
1、您的年齡:
A、20歲以下(7.69%)
B、20歲到35歲(53.85%)
C、36歲到59歲(38.46%)
D、60歲以上(0.0%)
2、您所從事的職業:
A、機關事業單位(61.54%)
B、企業(30.77%)
C、自由職業者(0.0%)
D、學生(7.69%)
E、其他(0.0%)
3、您的學歷:
A、碩士及以上(38.47%)
B、本科(38.46%)
C、??疲?5.38%)
D、其他(7.69%)
4、您當前的長期居住地是:
A、靖江市(0.0%)
B、泰興市(23.08%)
C、興化市(0.0%)
D、海陵區(15.38%)
E、高港區(0.0%)
F、姜堰區(30.77%)
G、醫藥高新區(30.77%)
H、其它(0.0%)
5、(水環境)您所在的地區是否存在以下水環境問題?
A、飲用水水質異常(包括異味、異色或飲用后有不良反應,如癌癥、黃斑牙等)(6.25%)
B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存在房地產開發建設、道路穿越、水產養殖、捕撈垂釣等環境違法(6.25%)
C、違規行為(包括異味、異色或飲用后有不良反應,如癌癥、黃斑牙等)(0.0%)
D、黑臭水體、“牛奶”河等異常水體(18.75%)
E、劣Ⅴ類或不達標水體(18.75%)
F、污廢水直排(出水色、味異常)(0.0%)
G、污廢水偷排偷放(12.5%)
H、無問題(37.5%)
6、(水環境)造成水環境問題可能的成因:
A、工業污染重(13.79%)
B、城鎮生活污染重(27.59%)
C、畜禽養殖污染重(3.45%)
D、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、垃圾亂堆亂放(27.59%)
E、城市初期雨水污染(17.24%)
F、種植業面源污染(種植面積大,農藥、化肥施用量大)(10.34%)
G、其他(0.0%)
7、(水資源)您所在地區是否存在以下水資源問題:
A、河流斷流(8.33%)
B、湖庫干涸(0.0%)
C、河流水量(流量)顯著減少(33.33%)
D、無問題(58.34%)
8、(水資源)造成水資源問題可能的成因:
A、高耗水企業密集(16.0%)
B、城鎮用水量大(20.0%)
C、區域再生水利用不足(28.0%)
D、種植業用水量大(如水稻、蓮藕等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大)(8.0%)
E、閘壩、水庫、電站密集,阻斷水體,常年不放水(12.0%)
F、雨水、海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不足(16.0%)
9、(水生態)您所在地區是否存在以下水生態問題:
A、湖庫富營養化(6.25%)
B、土著魚類和水生植物減少,甚至消失(31.25%)
C、湖庫、濕地水面大幅萎縮或水位大幅下降(18.75%)
D、生態緩沖帶缺失(43.75%)
10、(水生態)記憶中存在的水生物種類別:
A、魚類(17.64%)
B、兩棲類(11.76%)
C、蝦、蟹等節肢類動物(16.18%)
D、其他浮游動物(如蝌蚪等)(14.71%)
E、其他底棲動物(如河蚌、河螺等)(16.18%)
F、大型植被(包括蘆葦、蒲草等挺水植物,金魚藻等沉水植物河水葫蘆等浮游植物)(14.71%)
G、微生物(8.82%)
11、(水生態)記憶中泰州市逐漸減少的土著魚類或水生植物:
A、銀魚(42.85%)
B、沙塘鱧(虎頭呆子)(19.05%)
C、黃顙魚(昂刺魚)(14.29%)
D、江刀魚(14.29%)
E、蘆葦(9.52%)
12、(水生態)記憶中泰州市的銀魚主要分布在哪些河流:
A.茅山河(25.0%)
B.鹵汀河(25.0%)
C.不清楚(50.0%)
13、(水生態)記憶中泰州市的沙塘鱧主要分布在哪些河流:
A.里下河(46.16%)
B.溱湖(15.38%)
C.不清楚(38.46%)
14、(水生態)造成水生物種消失可能的成因:
A、水環境質量惡化(30.0%)
B、河流斷流、湖庫干涸或流量(水位)顯著減少(13.33%)
C、城鎮建設、岸線開發強度大(26.67%)
D、水利等工程建設分布密集(6.67%)
E、拖網捕撈、電魚毒魚等不合理生產生活方式(23.33%)
二、調查結果分析
本次參加調查的人員中,以機關工作人員為主,占比61.54%;調查對象的年齡20-35歲占比53.85%,學歷多為碩士及以上。
從調查結果看,市民基本了解全市水環境、水資源、水生態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成因:37.5%的市民反映該市存在黑臭水體、“牛奶”河等異常水體、劣Ⅴ類或不達標水體的水環境問題,58.34%的市民反映水資源問題不突出,43.75%的市民反饋存在生態緩沖帶缺失的水生態問題。
三、意見和建議
1.堅持“開門編規劃”。采取“線上”“線下”“入戶”相結合的方式,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、宣傳橫幅、LED電子屏等宣傳媒介,全方位、多渠道、廣泛深入宣傳“十四五”流域規劃的重要意義,提高群眾知曉率和參與率。
2.深入調研座談。堅持一線工作法,下沉市區基層一線,全面深入調查了解全市長江流域、淮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現狀;堅持主動上門談,加強與市級部門座談交流,共同研究水生態修復、水資源優化、產業結構調整等發展方向,為規劃編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。
3.堅持問題導向。緊緊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,高標準謀劃和篩選“十四五”規劃項目,把水生態保護、水環境治理、水資源管理的要求和措施項目化,統籌考慮項目環境、經濟、社會效益,壓細內容,壓實投資,實現科學治污、精準治污,力爭到2025年,全市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,水資源調配能力明顯提升,水生態修復有序開展。
|